一个生病的家庭,很难养出一个健康的孩子
如果让所有的父母回答一个问题:“你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健康的孩子吗?”相信所有的父母都会说“我想!”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在做让孩子健康的事情。而且,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当我们提到健康的时候,大多数人都首先想到的是身体上的健康,而常常忽略了心理和精神方面的健康。然而,正是这些被父母们所忽略的方方面面,影响着孩子身体、心理和精神的健康。昨天,一位父亲很郁闷地来找我吐苦水,说他如何如何爱他的孩子,但是他的孩子太让他失望了。他的孩子在他和前妻家轮流居住,最近因为临近期末考试,孩子回到他前妻家,就因为孩子说了一句不想住在他那里,所以他就非常生气。我问他,“你有没有想过孩子为什么会这样说”。他说自从孩子上初中以后,还是按照小学的方式,把副科放在次要位置,他说如果再这样下去,肯定是不行。所以,这次快期末考试了,他就给孩子教了如何高效复习的方法,孩子当时也按照他的方法去做了,说这样复习确实比以前的方法有用,当天晚上还复习到凌晨一点多。但是第二天回他妈妈那边,就跟他妈妈说不想住他这边了。他还说,孩子第二天居然没有像他所教授的那样复习完七个单元的课程,因为孩子说他根本复习不完,他妈妈也不监督,他一气之下连孩子的妈妈都给拉黑了。我曾和他的孩子聊过两次。起初我们的问答模式仅处于我问他答,而且他的答案通常都是一到三个字——“嗯”,“可能”,“不知道”...诸如此类的。他的眼神处于放空状态,他的脑袋空空如也,他对我们之间的谈话不太感兴趣、他也不愿意思考,他的回答只是一种敷衍。后来随着我问他的兴趣爱好,在学校的活动,跟同学们都玩些什么,他的回答渐渐从一个字变成一个词,然后从一个词变成一个句子,最后变成一段话。他开始感兴了,也愿意跟我分享他的世界了。他说他更喜欢在学校的生活,因为在家里父母成天就是让他学习。他的父母在学生时代都是属一属二的“好学生”,所以他们认为学习一定要排在第一位。但是这个孩子显然更喜欢田径运动,他在身体上也有着这方面的优势。当我把这些告诉他爸爸的时候,他问我:“那按照你这样说,我就不管他了,让他爱干嘛干嘛去?”
你看,这就是目前很多家长考虑问题的模式,非此即彼,二元思维。要么你就得听我的,要么我就不管你了。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只有这两者是最“不费力”的“教育管理”模式。它们都不需要调动我们的系统二来思考,用本能就可以毫不费力地完成了。说得不好听,就是“懒”!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将问题越积越多,直到发展成不可收拾的地步。但是父母们通常意识不到自己的这种“懒”。我问孩子平时和妈妈在一起时会做什么。他说也没什么特别的,有时候会出去转,但去的地方不是他想去的,都是他妈妈想去的商场,而且她妈妈从来都只转不买。
去他爸爸那边,是因为他爸爸比他妈妈稍微好一点,能给他一点上网的时间,所以他才想去。可见,这个孩子只是想找一个能让自己做点自己想做的事情的地方。他爸爸说:“是啊,你看我都让他上网,他在我这边那么自由,竟然还说出那么伤害我的话。”
我问他:“你认为孩子是冲着你的人来的,还是冲着你给他买的IPAD来的?”显然,孩子是冲着他能在这边玩游戏过来的。
孩子说想要的东西,孩子的爸爸都会给他买,所以孩子“想”和他住在一起。然而,当有一天,因为他开始焦虑起来,觉得孩子要考试了,就要按他教的方法去复习的时候,一切就变得更糟了。
首先,他是用孩子想要的东西来“利诱”孩子愿意和他一起住,孩子是冲着东西来的;第二,他高高在上的“我是你爸” 的姿态,让孩子和他产生了距离感。
正是这两点他全然没有意识到的现象,让他和孩子走到这一步。
而且,这位爸爸,从小生活在一个不被自己父母所爱的环境里,正因为如此,他有被抛弃的感觉,这是一种植根于他的内心挥之不去的恐惧。也正因为他没有得到过爱,所以他不会爱自己,更不会爱别人。
他把爱当成一种拥有和控制,他甚至因为孩子没有按照他的要求去做,就说孩子不配得到他的爱,让孩子受苦去吧。他之所以这样想,是因为他内在的强迫性的控制欲、焦虑、自负、自恋、对完美的要求统统没有得到满足。他把孩子说得一无是处,说“这孩子天生就一无是处——不愿意吃苦、胆子小、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做事没毅力...他说如果再这样下去,这辈子就完了。”
但是,孩子不愿吃苦,是因为孩子从小就被家人溺爱的结果。孩子从小被外公外婆宠大,我也亲眼见看到有一次他让孩子拿两三个很轻的袋子,孩子说袋子太多了,话音还没落,他就顺手接过袋子。这只是很小的一件事情,而且他可能从来都没意识到,甚至从来都不知道在生活中发生过多少类似的、甚至比这件事情更夸张的事情;孩子胆子小,是因为他们很少带孩子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也不放心孩子和其他同学一起出去玩。孩子都上初中了,从来没怎么约自己的朋友一起出去单独玩过,我每次见到孩子都是和大人在一起;孩子不是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他对田径就很感兴趣,他对游戏也感兴趣,他还对很多事物都感兴趣,只是这些他感兴趣的事物,为何之后不再感兴趣了才是重点;
讲到这里,这位爸爸似乎明白了些什么,他说,“前两周带他去打桌球,前几次他还挺感兴趣的,可是后来他说他不喜欢了,现在看来,应该是前几次都是随便玩,只要开心就好,第三次我说我要教他怎样用技巧了,他就说他不喜欢了。”
他说,“还有一次,我在家给他讲东西,他跟我说他听得头都痛了,他说在学校要听老师讲东西,回到家还要听他讲东西。他说,我可能真的是忽略了他的需求和感受。”最后,他也意识到,他确实是希望孩子按照自己所希望的样子去发展,要学习成绩好,要顺利升高中,而不是按照孩子自己的喜好去培养和发展他的兴趣。而且,他总是喜欢教孩子。
生活中,太多的父母都还处在需要被治疗、被治愈的阶段,但恰恰是这些尚未被治愈的父母们带着自己所缺失的东西在教育他们的下一代。这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痛苦。作为家长,我们无法去改变过去,但我们必须让自己尽可能地培养出自我反省的意识,让自己能够主动成长,主动发现问题,主动承担责任。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看见家长的改变,会在不知不觉中被家长的行为潜移默化,并一步一步和家长一起成为更好的自己。
就像我告诉这位父亲的:“如果有一天,你是孩子心目中信任的、最尊重、最崇拜的人时,你说的每一句话他都会听,而且他会喜欢上你,会以你为荣为傲。”首先是信任,这意味着你必须适度地放手,你只有放手,才能给他们更多成长的空间。否则,你就是打着爱的名义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权力,这是非常自私的表现;
其次是大家相互的尊重,孩子不需要你去教什么,他们身上的一切都是你们的影子,看孩子就知道自己的问题在哪里;最后是智慧,当你拥有无穷无尽的智慧时,当你能够解答或者和孩子一起寻求事物的答案时,他会把你当成自己的英雄,他也自然会向着这个方向努力。青春期是孩子形成自我人格的另一个关键时期,父母更应该给予他们信任、尊重、空间和引导。否则,他们要么会变成一匹不受控制的野马,要么沦落为毫无个性的存在。这两个极端,都是青少年心理、精神疾病的罪魁祸首,这不仅有可能导致孩子抑郁、自杀,严重的会影响他们一生的幸福。很多来访的家长都是带着焦虑和必须马上解决问题的心态来的。但是,请务必先调整好自己的情绪,请放下焦虑。这是一种会传染的负能量,是一种让人产生压力的能量,让整个空气充满凝重和压抑的能量,是一种不利于生命向更好的方向成长的能量。当试着用平常心看待一件事的时候,他就只不过是一个事件,然后我们只需要学会如何去处理事件就可以了。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所有的问题都不是突然间冒出来的,它是你有意无意间忽略的问题累积到一定的时候显现出来的,所以也不要期待它能一下子消失。永远不要期待问题能自行消失,更不要自欺欺人或者逃避责任。当父母意识到自身的问题时,要么透过学习自我成长和改变,如果觉得这个过程有困难,就去及时求助心理精神医生。一个家庭中,任何一个人出现问题,都会揭示出这个家庭所存在的问题。干涸贫瘠、缺乏营养的土地无法孕育出健康丰硕的果实,用它来形容一个家庭和孩子的关系再恰当不过了。当学会保持开放的心态,学会谦卑,学会从孩子上看待生命的美好时,问题就已经解决了一大半了。
最后,祝每个孩子都有健康快乐的童年,每位父母都能成为孩子的榜样。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