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19日星期六

“冥想”,究竟“想”什么?


如果你只是坐着观察,你会看到你的大脑是多么的不安。如果你试着告诉自己安静,不要想了。你会发现只会越来越糟。但是随着时间流逝,你慢慢的会安静下来。当你真正静的时候,你的心会有更大的空间去发现更细微的东西。你的直觉会开始绽放,你的观察会更清晰,你是活在当下的。你越静,你会发现自己能看到的越来越多。且看到的都是你以前不曾见的。——by 史蒂夫.乔布斯

在不长期离开居住地的情况下,我通常会每周做一次身体护理。和技师熟络了之后,我们会聊很多话题。

有一次,他问我:“冥想到底在想什么?”他说他试过闭上眼睛坐一会儿,结果脑子里更乱了、更不平静了。“到底该想什么才能平静?”

我回答:“去观察那些让自己不平静的念头,慢慢地,就会平静下来。如果还是做不到,那就伴随着吸气的时候,在心里想‘我不是这个身体’,伴随着呼气的时候,在心里想'我也不是这个头脑'。”

他听完之后更迷惑了,问:“那我是谁?!”问完之后,我俩都不约而同地笑了起来。

“这是个很有探讨价值的问题!”我说。

我的理解是,冥想,就是找“我”的过程!这个我,不是我们平时所理解的那个我,而是“本我”和“真我”。

比如给一个人打电话时,对方问“你是谁”,你一定会不假思索的说我是张三或李四。但张三是你吗?如果有一天,你改名为张四呢?很多人都改过名字,不是吗?难道改名后的你就不是之前的那个你了吗?很显然,名字不是你,它只是你的代号。

那你是谁?你可以说:我是某某的丈夫,或我是某某某的父亲。但这是你吗?这只是你参与了一些事情、产生了一些结果之后,获得的称谓。在结婚生子前,难道你不是你吗?假设你离婚了,难道你就消失了吗?这个答案显然也有点牵强。

那你到底是谁?根据之前的经验,你可能会回答:我是生于某年某月某日,三岁上幼儿园,六岁上小学,因为身高矮过其他孩子,所以老师都以为我不够6岁,不想收我,我有点难过,十二岁升入初中,高中时暗恋过某某,大学成绩优异,现在事业有成,娶仙妻一枚并育有一儿一女,生活幸福美满的那个人。

但是,这也只是你的经历。六岁因为身高问题老师不想收取的孩子,和今天身高一米八的成功男士,哪一个才是你?你一定会说,都是你。但是,把你6岁那年和现在的照片拿给陌生人看,他们都会说这肯定是不同的两个人啊!

那么,究竟是谁拥有这一切的身体、经历、情感和感受呢?经过不断地向内探索,不断深挖,最后你终于明了:真正的“你”,是一个连续性的存在,它是意识和觉知,是你所有经历的体验者,是一种对存在的直观感受。

就像你现在,正在思考这个问题,当然你也可以不思考,无论是否思考,“你”都会知道你有没有在思考。那个内在最深处,静静地观察着外在一切的“你”,一直都在那里,无论有没有思想,你都存在。

所以,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真我”或“本我”,就是从内在最深处观察外在世界的那个意识。

冥想时,当不断重复“我不是这个身体,我也不是这个头脑”的时候,(事实上,任何时候都可以做这个练习),我们就会越来越清晰什么是真正的我(意识,本我)、什么是身体(肉体)、什么是思想(情绪)。

当我们随时随地都能够把这三者分开时,我们就不会轻易对任何事件产生任何看法,也不会轻易被任何情绪所打扰。

“那怎样才算真正进入冥想状态了呢?”技师又问我。

我认为这是因人而异的。对于刚开始接触冥想的人,只要能找个舒服的姿势坐下,闭上眼睛,让自己的肩膀下沉,让自己的身体慢慢放松,随着深吸慢呼,能让意识持续关注自己的呼吸,就已经算是进入状态了。

我个人认为,冥想不必要拘泥于任何形式,我们可以坐着,可以站着,也可以躺着,不过对于没有经验的人,躺着更容易睡着(~ o ~)~zZ 。坐着冥想之所以最普遍,是因为人们通过实践后,认为这是最容易让人安静和放松下来的一种姿势。不必纠结怎么坐,单莲花好还是双莲花好,要不要做手印,这些都不重要。最重要是自己舒服。

有很多极富影响力的人,每天都有1-2小时什么事情都不做,只是专注于冥想,正是这种“独处”,使他们保持着高效、创造力以及清晰、睿智的思路。

我们每天有多少时间是“独处”的?有人会说,我今天一个人在家看书、看电视、或者出去遛狗......,这些不叫独处,这些事情是你一个人做了一些事。

真正的“独处”,是自己跟自己安静地呆在一起,通过深度宁静的状态,增强对心识的观察,对身体、情绪和想法的察觉,这是一种高度的专注。

当我们和自己独处的时间越久,我们就越清楚自己是谁?自己想要什么以及如何才能得到。

印度僧侣Dandapani曾在一次巡回演讲中说,自己最需要的就是“narrow and deep ”(专注和深入)。

然而,专注是需要练习的,就像其它任何事情一样。我们都曾被老师和家长教导要专注,但是,从来没有人教给我们怎样去做。

专注,就是无论做任何事情,都全身心地投入,它不需要拘泥于任何形式。

当我们吃饭时,食物还没送入口中,香气就已经入鼻;当舌尖感受到每一口食物的滋味;当它令我们从饥肠辘辘到饱腹感的转变;当我们体会到这一餐食物带给我们的享受,这就是专注;当我们沐浴在阳光下,感受着阳光的甜美和温暖;光着脚丫踩在沙滩上,感受或细腻或粗旷的沙粒时,这就是专注;当我们看着蓝天白云绿树草地会心而笑时,这就是专注;当我们望着星空大海发呆时,这也是专注。

怎样才算全身心的投入?沉浸在一件事里完全忘我,就是投入。

比如,有人说自己是全身心的投入在伴侣身上,而脑袋里却想着明晚怎么找个理由去跟朋友小聚一下,这也不算全身心的投入;你和朋友喝酒聊天,不知不觉喝到天光,突然发现自己一宿没回家,那才叫全身心地投入。

我每天只花四十分钟时间弹钢琴,我要求自己每一到两个月学习一首新曲子。从我坐在琴凳上,打开琴盖的那一刻开始,我所有的注意力,就全部集中在那些被我触摸的黑白键和小蝌蚪上面,我的心随着旋律起伏,我完全融入和享受那个过程。

但是,以我的这种频率,我充其量也只能算是一个业余爱好者。因为和每天练习六小时,坚持了十几年、二十几年甚至一辈子的人比,显然,我专注的时间太少了,所以这不是我最擅长的事情。

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无意识地练习一些事情,那些我们擅长的东西,都是经过我们长期练习得来的结果。

比如,我们无意识地练习为自己的懒惰找理由;无意识地练习为自己的过错找借口;无意识地练习异想天开;无意识地练习光说不做......我们练习得越多,就越擅长。所以,越练习什么,就越擅长什么,关键在于,你选择练习什么?

冥想就是通过练习,让我们更加专注于自己、探索自己、感知自己、提升自己的过程。刚开始,我们可能只能专注三十秒,再后来是三分钟,就会被其它东西带走了我们的注意力,没关系,我们再把注意力拉回来,通过不断地练习,我们竟然可以专注十分钟,三十分钟,甚至是一小时。然后有一天,你会突然发现,自己原来不仅只有在冥想的时候是专注的,而且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是专注的。

到达哪个境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自己能够感受到内在的平静,“寂静”中蕴藏着巨大的能量,黑暗中蕴藏着明亮的光芒,当我们能从黑暗中看见光的时候,灵性的觉知便开启了,智慧的大门便敞开了,奇迹自然就会发生了。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