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8日星期二

什么是脉轮?它和冥想有什么关系?

 


——当我们闭上眼睛,整个宇宙便呈现在眼前时,宇宙就为我们敞开了大门。
通常,即使人们专注于目标,也会觉得目标是目标,自己是自己,两者是分离的不同个体,我们只能感觉到自己在不停地向着目标靠近。

然而,随着专注的不断深入,当我们与目标融为一体时,就自然而然地达到了冥想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我”消失了,留下的只有专注的目标,两者合二为一了。

其实,我们都曾体验过冥想的状态。

想想学生时代那个初夏的午后,我们坐在教室的窗边,凝望着湛蓝的天空发呆的情景,又或者是当我们听到一首自己非常喜欢的音乐,喜欢到完全消融于音乐之中,忘记自己的存在一样。那个时刻,“我”消失了,这就是冥想状态。

但是,如果我们仅仅只是把冥想当作暂时缓解紧张的一种方式,那就太可惜了。

在人体当中,树状结构随处可见,比如神经系统,还有中医所说的经络,“脉”就是经络所形成的树状结构。法医无法从一具尸体中看见“经络”或“脉”,但并不意味着它们不存在。

如果我们想要观察到那些“看不见的存在”,首先必须先完善我们用来观察的工具,必须学会先让自己的思维平静下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用内在思维观察这些事物。

中学时我们都在物理课上学过,电流导线阻力越小,携带的电量就越高。

同样,当我们通过冥想实现平静时,身体的内部就会形成一种无阻力的状态。当这种状态出现时,我们的内在就会出现更多的能量。

我们常说的“气”,或瑜伽所提及的“脉轮”,就是我们内在的活力,就是我们把自己的意识带入身体时的感觉。

脉轮,来自古代梵文词语Chakra,意思是能量轮。它由左脉、右脉及中脉缠绕所形成。就像有人这样形容:当一个人真正达到内在的平衡状态时,就会感觉到能量像一条蛇一样,沿着脊柱盘旋而上或自上而下。

我们可以把脉轮理解为:从尾骨到头顶排列于身体中轴、分布于人体各部位的能量中枢。位于身体底部的数个脉轮主要主导本能的部分;位于身体顶端的脉轮则影响我们的思想部分。脉轮不同的活跃程度也反映了身体是否处于正常的运作状态中。

古印度哲学认为,脉轮存在于身体中,同时掌管着身和心的运作。在身体方面,与各器官的功能有关;在心理方面,则对情感及精神方面都有影响。

在理想状态下,所有的脉轮呈现平衡状态,会对我们情绪和感觉发挥正面作用。但实际上,我们大部分人的某些脉轮都不够活跃或者过度活跃,这导致了人们的身心脑灵出现问题

左脉,代表阴性或月亮通道,与右脑相连;右脉,代表阳性或太阳通道,与左脑相连。当这两个通道处于平衡时,能量便会沿着脊柱中心沿着第三个通道中脉,激活脉轮,并释放全部净化潜能。

气在体内通过脉轮来传输越来越多的能量。当我们运用它时,经络就会变得更强,因为我们允许能量的流动。无论意识如何,气或能量都将开始流动,物理连接就会出现。

在大脑和神经系统中,物理连接模式是通过重复来实现的。当我们通过不断地把注意力集中在内在世界,降低对外在世界体验的感觉的抵触时,能量就会增加。

我们都知道,大脑控制和指挥着一切,比如思考、感觉、行动以及我们对他人的喜好等等。大脑影响着我们的人格、个性、智商以及决策......只有当大脑正常工作时,我们才能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当大脑的运作出现故障时,我们的生活就会遇到麻烦。

这里的故障,并非指大脑由外界伤害造成的创伤所引起的,而是指大脑的内在运作。事实上,大脑的运作越健康,我们就会越开心,越健康,越睿智,越容易做出对自己有益的决策。

科学家们曾对有深度冥想的人做过科学实验,当他们进入冥想状态时,丘脑中输入信息流的速度会减慢。


丘脑是感官过滤器,它组织有用的信息并将其传输到更深的脑区,而在冥想过程中,这些无用信息则会被过滤,专注力便会得到提高;


顶叶负责加工处理周围环境带来的感觉信息与时空的把握。在冥想过程中,顶叶的活动状态也变慢了;


网状结构是大脑中的哨兵,它负责使得大脑处于警觉状态,随时准备响应。通常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各种刺激都会引起人们的生理唤起,唤醒水平决定了情绪的强度。冥想会消弱网状结构发出信号的频率。

额叶是负责我们推理、思考、计划、情绪和自我意识觉知的组织。它在冥想过程中卷入最深的脑区,此时额叶区几乎是完全静默的。

我们都知道,脑波依频率可分为五大类:

γ(Gamma)波:专注於某件事上 30HZ以上,处于极度兴奋的脑波;它是脑电图能够最快检测出的脑电波。这种快速且不断震荡的脑电波与高度精神活动相关,包括感知、学习、意识和解决问题。大脑在同时处理来自不同区域的信息时,这种电波会处于活动状态。

β(Beta)波:显意识 14-30HZ,此时具有清醒的意识,是我们思维活跃、警觉和忙碌时的脑电波,说明我们正处于比较兴奋和紧张的状态,称为易生病波;

α(Alpha)波:桥樑意识 8-14HZ,临睡前状态,放松冥想时的脑波,健康波,高免疫状态,分泌脑内吗啡,有自愈能力;

θ(Theta)波:潜意识 4-8HZ,半睡状态时脑波,身体处于修复状态,深度冥想状态,灵感不断涌现。做白日梦或快速眼动睡眠期也可检测到这种脑电波。在执行机械重复任务而大脑意识脱离时也能检测出,比如淋浴或洗碗。

δ(Delta)波:无意识 4Hz以下,这种缓慢的脑电波在深度无梦的恢复性睡眠中出现,在这种状态下,我们会彻底失去对身体意识。入定冥想状态可见到这种波。


这些意识的组合,形成了一个人的内外在的行为、情绪及学习上的表现。


当我们透过冥想将注意力转向内在时,大脑的β波强度会显著减弱,αθ就会显著提高,并帮助我们主动开始休息和放松。

我们的身体越放松,体内阻力就越小,阻力越小,产生的能量就越多,能量越多,脉轮就越能达到平衡。

古代的人类,虽然科技远落后于今天,但是却始终与生命的本源保持一致。

而今天的人类,已经习惯于用理性的思维来解释一切,却忽略了一个事实:思考,一直让我们处于分离的幻觉中,陷于我们自己的身份中。思考是分离的产物,是限制的体验。我们越是与思想一致,我们就越远离生命的本质。

停止理性的思考,就是停止意识对外的一切活动,使自律神经呈现活络的状态。达到这种“无我”的状态,并不是要让意识消失,相反,是要让意识在非常清醒的状态下,让潜意识的活动更加敏锐与活跃,进而与另一次元的宇宙意识波动相连接。

宇宙中,波无处不在。波是资讯,是充满未知的构想;波是振动频率,传递和接受着无限的信息。

人类的大脑,受到天体运动的支配,是宇宙的一部份,我们只要稍加留意,就能发现我们的大脑与宇宙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而且具备和所有波动同频率的机能。就像收音机一样,调到一个频率,就能清晰的接收到那个频率的讯息。冥想就是调整自己与宇宙波动的一个方式


借由冥想开启右脑的人,能够自由自在的使用宇宙的资讯与构想。这种创造性的思维不拘泥于局部的分析,而是统观全局,以大胆猜测跳跃式地前进,达到直觉的结论。

以研究超导体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英国人布莱恩·佐瑟夫训逊曾说:“以冥想开启直觉,可获得发明的启示。”

冥想使得大脑新皮质熟睡,借由旧皮质的功能,提高我们潜在意识的力量。

专注于外在世界,无法使人真正体验内在振动的本质。只有当内在意识发生转变,当我们闭上眼睛,整个宇宙便呈现在眼前时,宇宙就为我们敞开了大门。

那时,我们便不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我们能在犹如奇妙绚丽的北极光或七色彩虹中感受生命之光倾泄而下,感受无拘无束自由穿梭的畅快,接受宇宙的智慧,滋养内在的莲花层层绽放。

当我们的内在智慧开始觉醒时,我们就开始在万物中,在内在与外在的所有模式中,看到生命的原始螺旋,这些螺旋,正是连接我们内在与外在世界的纽带。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