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9日星期四

你所有的痛苦,都是自己“构建”出来的!



痛苦分两种:一种是主动承担生命所必须面对的痛苦;另一种是逃避生命所必须买面对的痛苦。选择前者的人是智慧和快乐的,因为他们能从痛苦中获得弥足珍贵的经验与教诲,从而让生命不断精彩绽放;选择后者的人是愚蠢的,因为逃避意味着要承担更多心理上习惯性强迫的痛苦。智慧的痛苦,往往因爱而生;愚蠢的痛苦,往往源自恐惧。



几年前,我曾有一段时间很想远离尘世的喧嚣,找一处僻静之地,过一段隐居的生活。


我知道在周围找一处世外桃源的可能性不大,所以就想找一间像在首尔的白羊寺那样的寺庙去静心。我的一位朋友,他是虔诚的佛教徒,帮我推荐了两家寺庙禅修营。


作为无宗教信仰的我,虽然一直都对各类门派抱有开放和谦卑的态度,想要去了解和探索,但我又不想被各种教条和规矩所捆绑和束缚。


通过上网查询,我阅读了很多参加过体验营的成员的笔记,他们当中很多人都是受了打击或者重创(事业挫败、婚姻不幸、痛失亲人等等)想不开,才去参加体验营的。


有的人通过参加禅修体验营,痛哭流涕,觉得自己枉过一生;有的后悔自己没有早点来,白受了那么多心灵的苦......参加体验营对他们来说,的确是受益的。但于我而言,是与我的初衷相悖的。


因为从表面上看来,去参加体验营的人和我想做的事情可能并无不同——远离尘世、寻找僻静、静心......但背后的本质并不相同,前者是带着目的性寻求解脱、摆脱痛苦;后者希望找到一个更好的可供静心的环境,更加专注自我成长。


为了摆脱痛苦而寻求解脱,这是一种带有目的性的被动行为,尽管也能收获平静,但这种状态始终是无法永久持续的,除非像佛家所说的,他开悟了;而主动寻求成长的过程,是在理解了生命的意义之后,能够主动向内自我探索,重建自我与宇宙的联接,让生命成为更多的可能性,向着好的和完美的方向迈进,完成生命自己的使命两者心态不同,收获自然也就不同。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会通过自我认知的偏差,无意识地偷换两者的概念。


因此,当我的一些的朋友得知我当时的想法时,都同情和关切地问我:“你最近是不是遇到什么想不开的事了?”其实这怪不得他们,因为他们对二者的概念是模糊的。


在这个充斥着物质和欲望的世界里,人们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了这样一个偏见:要么是因为生活出现了无法面对和解决的问题;要么是遭受了重创或打击;要么是上了年纪;要么是看透了人生;要么是受了刺激,要么是看破红尘......所以才想去“摆脱痛苦,寻求解脱”


在我的周围,无论是家人、亲戚、朋友还是咨询者,我听到和见到最多的,就是“我很痛苦”。


上学的觉得自己痛苦;上班的觉得自己痛苦;”穷“的只剩钱的觉得自己痛苦;没房没钱没车的也觉得自己痛苦;没结婚的痛苦;结了婚的也痛苦;没生孩子的痛苦;生了孩子的也痛苦;孩子上幼儿园是痛苦;给孩子找学区房是痛苦;有父母帮忙看孩子的觉得痛苦,父母不帮忙带孩子的也痛苦;有孙子带的痛苦;没孙子带的还是痛苦......不止这些,有的人还会因为没有一块合心意的墓地而感到痛苦!


有什么是可以不让“我”痛苦的吗?那些有的和没的,一切都似乎成了令“我”痛苦的事。


但我想请教大家一个问题:当你在说“我很痛苦”的时候,这个“我”指的到底是什么?


好,请大家先暂停一下,仔细思考一下这个问题,调动起自己的系统二来思考,而不是随便说出一个答案!



我猜想,有人会说,我就是现在正在看文章的人啊;我就是现在正在思考问题的这个人啊;我就是我的这个身体和这个头脑啊......


无论我们得出什么答案,都让我们先来探讨一下,“我”,是怎么来的?此时若有人凭借系统一不假思索地回答:“我是我妈生的”,那就说明您还没进入正式的主题^○^


当我们从幼儿时期能简单和人交流、开始会看电视开始,就被我们所在的社会和文化不断地输入意识形态,我们不断接收到的那些信息,定义了我是谁?我们在内心深处无意识地成为了那些渴望或厌恶的感受和情绪的奴隶,这些感受控制着我们如何选择。这个过程,就是我们无意识构建自我的过程


自我构建只不过是一种无意识地重复的冲动,我们的精神一旦选择了某条路,就会不断去重复那条路,不管它对我们的机体是有利还是有害!


纪录片《三摩地》中曾这样描述:记忆和意识,就像一个螺旋状不断攀升的阶梯,有无数层级。当我们的直觉认同了某种意识或自我建构时,它就会让我们陷入这种思维模式矩阵下的制约。我们能意识到自我的某一些方面,但实际上,那些无意识的原始的生存恐惧,才是真正驱动整个矩阵运转的源头


人们“无休止追求快乐”或“躲避痛苦”的行动演变为病态行为,渗透至我们的工作、关系、信仰以及整个生存方式大多数人都像牛一样,在被动中生存和死亡,把他们的生命局限在矩阵之中。我们生活在狭隘的生存模式中,生活经常充斥着巨大的痛苦,但我们从来没有想过,其实,我们可以变得自由。其实,我们可以放弃从过去传承下来的生活方式,转而尝试内心深处埋藏已久的那种生活


想要尝试内心深处埋藏已久的那份自由,就必须找到真正的“我”,而不是建立在自我思维认知框架中的一个肉体偏见者。


想要重生,必先学会死亡。我们可以透过所有宗教所教导的,通过心中那个神圣无比的“神”或“佛”,让“我”逐渐消融;也可以通过倾听和感知宇宙,意识到自己的微不足道,达到“无我”的状态。无论通过哪种方式,都会令生命会自然呈现出最本质和最真实的样子。


当一个人能意识到“我”既不是思想、也不是肉体,而是一个意识、一个振动频率、一团能量的时候,他就看到了生命的本质和生命的状态,他就能通往真正平静、幸福和快乐,痛苦自然也就消失了


觉醒需要一个过程,觉-aware、醒-awake、生-alive,从觉知到醒悟,有人快有人慢,但无论如何,只有愿意开始踏上这条路上的人,才可能获得真正绽放的生命。


为了更形象的比喻什么是“全然绽放的生命的状态”,给大家举一个栗子:(最近举的子很多,不过话说在这个季节呢,最好多吃点栗子,补气补脾又补肾。既然希望大家身心健康,正好又举到栗子上了,那就多唠叨一句也无妨^-^


我们言归正传。很多美食节目中,有一种做鱼的烹饪方式很受关注和赞赏:就是将一条活鱼生剥,只将其身体部分油炸,然后浇上汤汁上桌,上桌后的鱼还是残喘着呼吸的。那条鱼,在半生半死间受尽折磨,它是生不如死的。


我个人对这种不人道的烹饪方式是不认可的,但是毕竟有够吸睛,点 like的人数不胜数,我们暂且不谈烹饪方式的人道与否,只拿那条鱼来做个比喻。


一旦一个人和那条鱼一样,处在半生半死的境地时,那么,痛苦和折磨就永远会伴随着他。只有由内而外、从肉体到心灵到精神都全然活着的人,才不会感到痛苦。一个只有一部分(只有身体或头脑)活着的人,就会和那条鱼一样,他必然会承受痛苦和折磨。


这也正是现在大部分人正在经历的痛苦。那些好的、坏的、有的、没的,一切都会成为痛苦。


所以,正在让人感到痛苦的,不是他还没得到什么,也不是他失去了什么,更不是他正在经历着什么,而是他没有处在一个全然活着的状态


只有一个全然活着的生命,才会对生命产生敬畏、会对生命心存感恩、会主动对生命做出承担、会为生命的进化而去努力、会珍惜生命所赐的一切。他不会即时行乐,享乐的念头会自动蒸发,因为他所听、所看、所想、所做的一切,都会让他充满能量和活力,因此,他不需要靠外在刺激,他清楚地知道自己是什么,要什么,该做什么。


他是由内而外地充满幸福、快乐和喜悦,由内在绽放,展现在外,就像一朵绽放的鲜花,只要有阳光、空气和水,就能绽放出最美、最自然、最鲜活的状态,这才是生命,完完全全活着的生命。


我习惯在家里的各个角落摆放鲜花,无论是小野花、小雏菊还是百合或玫瑰,尽管它们的生命只有短短数日,但是,它们把自己最有活力、生命力和最美的时光给了我,它们时刻提醒我生命的真谛是什么,我对此心怀感恩


宇宙中鲜活的一切都值得我们为其激动、渴望和爱。如果我们想要持续的幸福、快乐和满足,就要尽可能多的回报和感恩我们所有拥有的一切,而不仅仅只是我们想要的那一部分。全身心的活着,意味着愿意承担生命的痛苦,从痛苦中获得弥足珍贵的经验和教诲,把生活当成一个美丽而有趣的游戏,以全新的视角去看待生命和世界。


一个人的生命,和一朵鲜花的生命,并无不同,它们都只是在宇宙里的一部分,持续了极短时间的一些原子,随着消散,继续重组。每一个生命周期,都是时间循环的往复,代表着过去、现在、未来。


而当一个人半生半死的“活着”的时候,他必然会贪图物质享受,因为他总想透过金钱、酒精、睡眠、娱乐、享受、滥交,甚至毒品麻木自己,逃避现实。或者透过一个精神寄托,让自己感觉还活着然而,尝试用各种方式让自己知道自己还活着,真的可以一劳永逸吗?当然不会!否则就不会有那么多人都在痛苦了。


人们在短暂的登上极乐的迷幻、轻松、狂喜和自由之后,很快又跌入现实之中。也许偶尔,人们能从中感到生命的活力,但不久之后又再次消退,然后周而复始......于是,即时行乐就成了生命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少了它,生命便无法存在,一个没有生命力的肉体,必然会承受痛苦和折磨。


半生半死的人,通常最害怕面对承担生活的痛苦,他们允许自己被早年的条件所控制,去做一些与自己本质不相符的事情。如果总感觉痛苦,那就是生命在提醒你,“停下来,想一想,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如果一个人缺乏对生命给予他的暗示领悟的能力,就会怨天尤人。


一个人,作为一个生命体,可以没有文化、没有知识,但绝不能没有对生命的理解。如果一个人有足够高的学识和专业知识,但他对生命的课题一无所知,那么,他看的书越多,学的越多,懂得越多,束缚他的框架也会越多;如果一个人对生命有领悟的能力,那他所有看过的书、学过的知识......都会成为他展翅翱翔的丰盈羽翼。


我们可以留心观察一下,身边什么样的人压力最大?那些高学历、高薪资、金领、白领等等。为什么?因为受高等教育程度越高的人,通常越习惯于使用逻辑思维和推理,任何事情都要思考、要推理,但生命的本质和快乐的真谛,不是靠推理能得到的。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虽然物质相对匮乏,但却没有那么大的压力,快乐生活的原因。


马可.奥勒留在1800多年前的《沉思录》中写到:

“我之所以为我,不过是一堆肉、一口气和一股控制一切的理性。丢开你的书本!不要再被书本所困惑,那是不可以的。要像一个垂死的人一般,轻视那肉体——那不过是一汪子血、几根骨头、神经和血管组成的网架。再看看那一口气,究竟是什么东西——空气而已,还不是固定的一口气,每分钟都要呼出去,再吸进来,剩下来的是理性;要这样想:你是个老年人了,不要再做奴隶,不要再做被各种私欲所牵扯的傀儡,不要再令他怨恨现世的命运,并且恐惧未来的命运。”


愿每一个人,都能远离痛苦,绽放生命!


更多心理、占星和瑜伽咨询与探讨,欢迎添加微信公众号(z201098065)交流。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