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12日星期三

人生最大的谎言就是自欺欺人,人生最大的可悲就是对自欺欺人的谎言信以为真


我与心理学的渊源,始于我与自己原生家庭的问题。也因此,我对儿童、青少年的成长、以及亲子问题格外关注。

因为所有童年遗留下来悬而未决的问题都会渗透在成年后的生活中,而所有成年后的问题,又会“遗传”给下一代。

我们目前所面临的生活中的一切问题,都源于我们儿时对这个世界有限认知和在黑暗中摸索出来的所谓的“经验”。

对于不同的人来说,童年不愉快的经历可能会让他们有完全不同的理解,并由此发展出关于自己对于生命意义的解读。如果这些不愉快的经历对未来产生了影响,他们就会无法释怀。一旦再遇到不愉快的情况,他们中的有些人可能会觉得是这个世界对自己太不公平;另一些人则会全部归因于自己极其不幸的童年;还有些人会认为我必须努力改变这种状态,我要让自己的人生发生改变......

我们口中常常提到的“创伤”,其实并非过往的经历所带来的伤害,而是我们从过往的经历中解读出的意义。也就是说,真正伤害我们的,往往不是具体发生的那件事情,而是我们对那件事赋予经验的意义。

我曾在《凯龙星一文中提到过,所有那些我们所认为的不幸,其真正的目的都不是来伤害我们的,而是希望我们能通过那些不幸发展出自己真正的才能。

那些我们早年形成的应对世界的经验,很可能将我们带入一个偏离解决实际问题的歧途,让我们自以为我们在解决问题,而实际上,我们是在逃避真正的问题,制造更多的问题、麻烦和困扰。

一个人,倘若一旦把某些个人认定的特定的经历当作未来人生的基础,那么或多或少,他就开始误入歧途了。

我们带着这些“所谓的经验”成长、学习、工作、恋爱、成家、有了孩子......但我们发现,这些所谓的经验并没能让我们越过越轻松,问题越来越少,反而恰恰适得其反——在我们的成长中痛苦越来越多;我们可能对自己的学习和工作越来越不感兴趣;我们在恋爱中显得笨拙、越想得到爱就越是会搞砸;我们的家庭生活一团糟;我们的孩子不听话等等等等。

很多人都听过这样一句话:“女人要想获得安全感,就得有个好老公;女人就得结婚生子,否则女人就不完整;一个家就得有个孩子,有了孩子才圆满,才能体会到天伦之乐...”

然而,讲过这句话的人,有多少已经和另一半分道扬镳了?有多少正因为家里的各种矛盾和孩子的问题而焦头烂额?又有多少人体会到真正的“乐”而不是叫苦连天了?他的人生更完整了吗?更圆满了吗?他们享受到他们口中的天伦之乐了吗?他们自身的表现已经完全否定了他们口中的二元论。

其实这一切,与这句话本身并无关,而是与我们对这句话的理解有关。

因为有些人之所以认为自己不够完整,需要借助其它外界的事物来使自己变得完整,是出于心理或精神层面。这个时候,前方的分岔路便出现了:一边是借助外界事物——恋爱、结婚、生子......另一边是借助内在动力——持续不断地自我成长。遗憾的是,绝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前者来作为达到目的的手段。

当然,并不是说我们不应该去恋爱、成家、结婚、生子,这些都是人生中最美好的过程之一。但是,如果仅仅只是为了结婚而结婚,为了生子而生子的人生,就势必会带来更多的问题和麻烦。

只要稍稍有点常识的人,都能看出这句话里并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一个人的人生是否完整,是否圆满与他有没有结婚、有没有孩子没有必然的联系。

一个人,从生理角度讲,若无残缺,他本身就是非常完整的一个生命,他能自主的呼吸、进食、吸收营养、成长,毋庸置疑,这就是一个非常完整的生命

而在更多情况下,我们看到的是:因为别人都结婚了,所以我也要结婚;因为别人都有孩子了,我不生个孩子怎么行?......大部分人做的所有事情,其目的都不纯粹,或者说,大部分人都把结婚、生子看作一种到达某种目的的手段。

关于孩子,一个新生命透过父母来到这个世界,父母不应该觉得自己有多了不起,而是应该对造物主产生由衷的敬畏;父母应该怀着感恩和感激之情迎接这个新生命的到来,透过这个新的生命,父母可以了解生命完整成长的过程,弥补自己还未曾有记忆时的一切,透过新生命的成长,父母可以回顾并发现自己在成长过程中所有缺失的片段,意识到它的重要性并与其共同成长,这种与孩子一起成长的态度才能让我们的生命更加完整,才能让我们的人生更加圆满。与此同时,我们应该感激自己的孩子,感激他给予我们的成长机会。

一旦我们搞错了主次顺序,那我们的人生也必将是错乱的。

我们常常在不知不觉中,将自己假设的一种可能性看成唯一性,我们在内心已经笃定只有这一种可能性,却不知自己为何如此笃定,也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比如,在我们很小的时候,我们会摸索出这样的经验:只要我这样做了,父母(长辈或老师)就更喜欢我了;长大一些,我们会想,只要我结婚了,父母就管不了我了;恋爱了,我们则会想,只要我对喜欢的人付出真心,他就会喜欢我;或者只要我有钱了,就会开心了;有了孩子之后,我们会想,只要我对孩子好,他就会听话......

然而,事实可能是,你结婚了,你父母管得更多了,他们不仅管你,甚至有可能还要管你的另一半,更甚至还要管你们的下一代;事实还可能是,你对另一半好,但他并没有像你认为的那样对你有所回馈;你有钱了,但是发现自己仍然不快乐;你对孩子好,孩子却越来越不听话了,你根本就管不住他......

于是,我们的大脑马上急中生智,想出一条绝佳的应对方式,用另一个“只要我......就......”来解决——只要我生了孩子,我爸妈就没得催了;对另一半开始漠不关心地实施报复,让他也尝尝不被关心的滋味;只要我对孩子严厉点,他就服管了......

然而,过不了多久,我们就会发现,自己仍然处在各种问题和矛盾之中,甚至比之前的问题和矛盾更多。

因此,每当事情没有按照自己假设的情景发生时,我们就会歇斯底里,然而,歇斯底里并不能让我们学会如何解决问题,问题一直在那里,从我们儿时开始,就一直在那里,从来没有得到过真正的解决。

我们儿时用这样的方式处理问题,成年后还是用这种方式处理问题,成家后、成为父母甚至成为爷爷奶奶后,也依然还是在用自己儿时的经验方式解决问题。

甚至更极端的,有些神经症患者为,只要不让另一半和外界或者和其他异性有任何接触,对方就会只爱他一个人;或者认为只要把与另一半关系较好的异性一个个全部“铲除”了,对方才能全心全意在自己身上......

如果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仍然抱着“只要我......就......”的幻想来处理生活中的一切,那么问题只会越来越多,越来越难处理。

因为,一个错误的解决方式又怎能正确的解决问题呢?!错误的方法只能让人一错再错,最终误入人生歧途。就像有些神经症患者那样,一切的错,都是外界的错,和自己没有任何关系。

这种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思维是非常有害的,它让我们常常会陷入一种“我不是对的就是错的”这样一种绝望境地。于是,我们的注意力自然就会放在“如何证明自己是对的”上面,而非真正的“解决问题”上面

人们在通常情况下更愿意选择借由外界因素来消除自身烦恼的方式,是因为自我改变对人类本身来讲就是一件即浪费能量又脱离舒适区的事情,除非万不得已,没人愿意轻易脱离自己的舒适区,所以人的本能倾向于选择既轻松又能“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且人们还为自己的这种行为,找到了一个看似非常完美的因果论,就是——“只要我这样做了,就一定会......”

有些人会矢口否认自己有这样的想法,但他却一再做出这样的行为。

比如有一位神经症患者,他自己有过几次失败的婚姻,但他却从未从以往失败的婚姻中总结出失败的原因,而是把所有责任都推给对方和外界,他的每一段婚姻的失败,都与他自己的强势和掌控有关,他不仅没有因为这些失败吸取教训,反而把它当成是自己的经验,并一再告知自己的孩子,一定要学会“看住”另一半,绝对不能给TA有任何接触外界和异性的机会。他的这种做法,无疑就是在说:“只要我看住他,他就不可能做对不起我的事情。”

这位患者自以为自己婚姻的失败是因为自己对另一半还是“看管”的不够严,然而事实却恰恰相反。首先,他根本不明白爱是基于无条件的平等和尊重,其次,他更不明白谁也不想成为婚姻中的“囚犯”。如果他的孩子也任由他来参谋他们自己的婚姻,那么他孩子的婚姻也将危在旦夕。

这种状态不仅体现在神经症患者中,在很多正常人身上也很常见。我们常常觉得自己在某方面富有经验,然而,是不是真的经验,要看我们是否从每一次体验中着实地思考过、学习过、实践过、提升过,如果不是基于这样的循环思考模式,那么我们那些“所谓的经验”,都只不过是一次次重复失败的教训而已

人生最大的谎言就是自欺欺人!人生最大的可悲就是竟然会对自欺欺人的谎言信以为真

要解决问题,我们必须去学习、拓展、思考和实践正确的方式,只有正确的方式,才能使生活步入正轨。

一个人若只想毫不费力地透过外界的一切来使自己变得完整、有存在感和安全感,那么他就会开始依附于外界的一切。他越是想要寻求更多的安全感,他对生命中的每一个变化就越会感到不安。

如果当下我们还没有能力处理生活中的某些问题,我们可以求助于有经验的心理精神师这个时代给了我们这样的便利条件

此外,更重要的是,我们必须主动开始内在的自我成长,我们必须学会居于自己的内心深处,与真实的自己相处,与其对话,知道并了解自己内心渴望的一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居于最安稳的家,我们才能成为最完整、独立的个体,才能体验当下的存在感,并从中获得安全感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