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6日星期日

透过蝴蝶效应看因果

 

运动的规律就是因果的规律。——斯瓦米·维韦卡南达


说起因果,很多人紧跟着就立刻会在后面脑补两个字——“报应”。所以人们一提到因果,惯性思维就会联想到做了坏事而产生的结果。

然而,“因果”和“报应”这两个词,都是中性词。正所谓:“有施必有报,有感必有应,故现在之所得,无论祸福,皆为报应。”它们都只不过是表达由一个因缘或原因所得到的结果或回报而已。这里面没有任何迷-信的色彩和成分

好的因会产生好的果,坏的因会产生坏的果,不同的因,自然产生不同的结果,就是这么简单、正常的一件事情,何必想得即负面又严肃迷信呢?

人之所以迷信,是由于恐惧;人之所以恐惧,是由于无知。

佛学教导人们“不妄语”,正是要求我们不要随意地解读或曲解任何一个字,更不要去传播这些被曲解的定义。

从狭义来讲,因果就是一个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简单道理。

但从更深的层次来理解,因果又是极为复杂的事情,因为通常因和果极其复杂地互为交织在一起,完全不是我们想象和理解中的那个样子,它往往是超越头脑逻辑所能理解的范畴的,因为它里面往往包含着太多我们肉眼不可见的东西。

正如法国哲学家霍尔巴赫所说,“在宇宙中,一切事物都是互相关联的,宇宙本身不过是一条原因和结果的无穷的锁链。

蝴蝶效应就是最好的例子——

亚马逊热带雨林的一只蝴蝶扇了扇翅膀,对其周围的气流造成了一点极其微小的影响,而这一点极其微小的影响,又会引起四周空气或其他系统产生相应的变化,由此引起一个连锁反应,最终,导致了美国某个地区的龙卷风。

美国气象学家Edward N.Lorenz爱德华·洛伦兹在1963年提交纽约科学院的一篇论文中分析了这个效应。他指出:任何事物发展均存在定数与变数,事物在发展过程中的发展轨迹有规律可循,但同时也存在着不可测的“变数”,往往还会适得其反,一个微小的变化能影响事物的发展。这证实了事物发展的复杂性。他将蝴蝶效应称之为混沌学效应。

这个例子也很好地说明了因果的不可见性人们无论如何也无法将蝴蝶振翅和龙卷风联系在一起,但它们之间的确存在着某些“不可见”的必然联系。

我们平常所理解的因果,仅仅只在最表层的层面,类似于:因为我不小心,所以打碎了一个杯子......这是可见的、最表面的因果。但是在更深的层次,还有我们不可见的因,那正是导致这个结果最根本的因。

任何事情的发生,都看似偶然但并非偶然。在我们所能感知到的“偶然”的背后,一定存在着某种必然的联系。

宇宙间的一切,包括我们的这个身体在内,都是因果(因缘和合)的产物。或者说,宇宙间的万物都在因果的循环中不断地聚合、消散,再聚合、再消散,如此循环往复......

我们的眼睛所能看见的这个世界,只不过是宇宙间极其有限的一部分。我们以为我们的眼睛可以看到一切,但事实上,在整个宇宙的物质世界当中,我们眼睛所能看见的只有4%多一点,不超过5%。这个所见里面,还包含了类似显微镜、哈勃望远镜之类的高科技仪器的辅助。倘若只是肉眼所见,那就更是少之又少了。

整个宇宙,几乎是由暗能量、暗物质与原有物质(可见物质)所组成的。

在整个宇宙中,73%是暗能量22%是暗物质,其它的原有(可见)物质只占整个宇宙的4.6%,在这4.6%包含了原子、恒星、星系与生命(我们又是生命中极其微小的一部分)。

当我们每晚抬头仰望着星空、当科学不断发展,能利用哈勃望远镜来探索宇宙时,我们以为自己已经探索到了很远很深的地方,我们以为这就是宇宙的全貌。然而,人类目前的所知还不足整个宇宙的5%。

也就是说,在整个宇宙中,存在着约95%的不可见物质,然而我们却并不知道它的存在。

因此,仅用感官来判断世界,就和盲人摸象一样愚昧和可笑

感官最初的目的仅是为了生存的需要,大脑通过感官收集简单的记忆,为了让人能够适应简单的生活,它的功能仅此而已。但是,如果我们完全相信感官所呈现的一切,那就只能自欺欺人了。

泰戈尔曾这样说,“完全按照逻辑方式进行思维,就好像是一把两面都有利刃而没有把柄的钢刀,会割伤使用者的手。”

整个人类社会若仅凭感官和惯性的逻辑思维、不相信其它的一切,那么人类不可能发展到现在的样子。正是因为人类知道自己的局限,不停地探索,才不断地发展出先进的科技——例如光学显微镜、哈勃望远镜等等来帮助人类扩大认知和探索。

科学的探索之所以没有尽头,正是因为人类存在的渺小,人类一直都在探索当中,然而,只要探索的脚步一旦停止,就立刻会成为固步自封的傻子。

一方面,我们不能完全依赖自己的感官来判断这个物质世界,以为眼睛看不到的就不存在。另一方面,我们必须明白,即使我们能看见的东西,也未必就是它真实存在的样子。只有从这两方面着手,我们才有可能探寻到宇宙的本质、生命的本质

比如,我们都认为自己看到的世界是五颜六色的,然而,这个世界真的有颜色吗?如果我们对整个太阳系的中心——太阳,多一点点了解,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太阳会发光,我们称之为“太阳光”的这个东西,广义的定义就是来自太阳所有频谱的电磁辐射,或电磁波。

透过太阳光谱图,可能会更为清晰:


总的来说,电磁波分为红外线、紫外线和可见光。

我们生活中常用到的红外线有微波、无线电波等,这些电磁波的波长长,能量低,所以对人体较无伤害;

红外线有时也被用于医疗方面,但还有紫外线、X射线和伽马射线,这些电磁波的波长短,波长越短的电磁波能量就越强,对人体的伤害也就越强。


而我们眼睛能看到的可见光(赤橙黄绿青蓝紫),就只有中间那小小的一部分,它们的波长在400-780nm之间。

在这个区间范围里,HEV(400-450nm)属于高能量的可见光,它对皮肤的氧化相当于UVA+UVB。还有我们常说的蓝光的危害,也是由于它的波长在可见光内仅次于HEV,因此对人体造成的伤害非常大。

另外,在看不见的短波中,紫外线UVA能穿透皮肤的真皮层,造成皮肤的老化;UVB的伤害为UVA的1000倍,会造成皮肤的晒伤,致癌性最强;UVC通常能被臭氧层隔离,因此危害不大。这就是我们一定要做好物理防晒的原因了。

事实上,所有的光(电磁波)都是无色的,可见光之所以可见,是因为这一部分能被我们的眼睛捕捉到。


由上图可见,长波的传播类似于波浪型,而短波的传播类似于锯齿型,除激光外,其它所有光(电磁波)的频率都是有长有短的,我们的眼睛之所以能捕捉到颜色,正是由于眼睛能捕捉到这些波长不同的光。

人对色彩的感知,是通过视觉神经通路完成的。这个通路非常复杂,其中负责感知颜色的是视网膜上的锥状感光细胞,也叫视锥细胞,(下图中感光细胞中红色的部分)。


当人眼看到一个物体时,视网膜上的各种细胞立即展开合作,将复杂的视觉场景分解成各种参数,传递给大脑,再由大脑的视觉中枢还原视觉场景。在这个过程中,视锥细胞的作用就是分解色彩信息。

人眼的视锥细胞有三种,分别感受红色、绿色和蓝色。人眼捕捉到的每一个像素都被视锥细胞分解成RGB编码传递给大脑。RGB编码就是这样来的。正常的人眼能处理三种颜色——即红绿蓝三原色系统。

由于视锥细胞的种类决定了色觉单元,所以人眼视觉和动物的视觉就会有不同的差异。

比如,大部分的两栖类动物、鸟类、蝴蝶、鱼类、苍蝇等,它们都有比人类更发达的色觉系统,通常有有四元色及以上的色觉系统。

而很多哺乳类动物反而几乎无法分辨颜色,比如牛、羊、马、猫和狗等,它们眼中只有黑、白、灰三种色彩,就像我们过去的黑白电视机所呈现的画面一样。而我们常常看到西班牙斗牛士拿着红布,并不是因为牛对红色敏感,而是因为它习惯于向任何移动的物体冲刺。

当这些光进入我们视网膜的时候,就会产生出各种颜色。而这些所谓的颜色,是眼睛将捕捉到的每一个像素分解成RGB编码传递给大脑后,大脑的产物

我们说花是红色的,天空是蓝色的,我们认为这个世界是五彩斑斓的,我们始终认为这个世界是一个外在的呈现,它是一个独立于我们的外在世界,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这一切,都是我们自己大脑的主观创造,是大脑的产物。大脑为何会产生出这种五彩斑斓的世界呢?正是因为光(电磁波)。

因此,物质世界本是无色的,我们之所认为独立于自己之外还有另一个世界存在,都是意识的产物。

也就是说,物质世界本来就是什么都没有的,但我们把自己大脑中的东西,当作外界的东西。然后大脑又会分别出各种各样的东西,喜欢的,不喜欢的等等。

这是人类集体意识错觉,但错有错着,正是因为这个错觉,让我们感受到自己生活在一个千姿百态的世界当中。

当我们了解了这个事实之后,我们就会明白,我们眼中的世界,就是我们自己创造的产物那么,自己想要怎样的世界,就需要自己内在去改变,把内在变成想要的样子,眼中的世界也自然会呈现出我们想要的样子了。

对于我们不熟悉的一切,我们可以怀疑,但真正的和正确的怀疑,是怀疑一切,尤其是自己的思想产物。只有彻底地怀疑,才能深入地探索。这个过程,就是成长的过程。

虽然,怀疑、反对和排斥,是我们每个人的自由意志。但是,我们同样也要为自己的选择承担相应的后果。

《三世因果经》中这样写道:“欲知前世因,则今生所受者是,欲知后世果,则今生所为者是。”

那些过去的,看不见的,我们已经忘记的种种记忆,始终以自己的方式影响着我们的现在,我们借以业力展开此生的活动,但也受困于其中。

我们所有的起心动念,思想行动都无不在播种,我们始终在无意识中加深记忆的痕迹(业力),因此,总有一天,我们要收获这一切。

对于过去,我们的确无能为力。但对于未来,我们能做的有很多。

每一个人,都在无意识地创造着自己的某种形象、某种性格。极少有人是有意识的。那么,如果我们有意识地去创造一个全新的形象和性格会怎样?

我们是思想的产物,所以,我们要格外注意自己的想法,语言是次要的,思想是活的,远行的。永远将觉知放在首要位置,虽然旧的模式、旧的行动会一而再,再二三地将我们拉回旧有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它不会那么容易被摆脱,但是,只要有觉知,我们就可以不断地让新的模式进入,直至替换掉旧的模式。这一切,都有赖于意识和觉知。

改变意味着从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觉察方式开始。如果我们想要领悟生命的法则,业力法则是最基本的法则之一。

爱默生曾说:“原因与结果、手段与目的、种子与果实是无法割裂开的。因为结果孕育在原因之中,目的事先存在于手段之中,果实隐含在种子之中。

用哲学的思维去思辨,用科学的方法去验证,用智慧的方法去体悟。即使最微弱的觉知也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