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大部分人几乎都处在这样的状态之中:当别人说我们漂亮、聪明时,就特别开心;而当别人说我们丑陋、愚蠢时,就非常生气。我们想过为什么会这样吗?建议大家在往下阅读之前,先仔细思考并回答这个问题。
从小到大,我们都试图在证明自己。我们总是在证明自己比别人聪明;自己比别人漂亮,自己比别人成功,自己比别人富有......
然而,并没有人告诉过我们——
当一个人越是想证明自己比别人聪明时,他所做的正是愚蠢的;
当一个人越是想证明自己比别人漂亮时,正反应出他内心的丑陋;
当一个人越是想证明自己比别人成功时,他越是失败的;
当一个人越是想证明自己比别人富有时,越显示出他内心的贫穷;
当一个人越想证明给别人看时,他越是毫无自我价值可言......"虚荣,总是建立在我们相信自己是受人注意和被人赞许的基础上。"亚当斯密曾这样写道。哲学家叔本华也曾这样描述,“人性一个最特别的弱点就是,在意别人如何看待自己。”可是,“从来都是如此。”我们会这样说,“我们的父母,我们从小所受的教育,我们身边的所有人从来都是如此”。但正如鲁迅所言,“从来如此,便对吗?”我们都对“从来如此”没有过任何质疑,但我们却都在“从来如此”中被拉扯和被痛苦。我们却从未想过为什么。
人,如果不了解生命的本质,如果脱离了生命的本质而存活,必然是艰辛和痛苦的。
如果一大早在电梯门口听到有人对我们的穿着、身材或容貌评头论足,我们可能会非常生气,甚至或许还会将这种心情会带入一整天的工作和生活当中。
但是,请先别急着生气。问自己:“我是谁?我是如何产生的?我究竟来自哪里?”
我们必须学会随时随地学会问自己"我是谁?“
“我”真的是这个身体躯壳吗?
这个身体躯壳是由639块肌肉和206块骨骼构成的。如果我是这个躯壳,那我究竟是这639块肌肉还是206块骨骼?如果我是那639块肌肉,可是只有一个我,那639块不同的肌肉究竟哪一块是我呢?更何况,那些肌肉是由约60亿条呈圆柱形的肌纤维组成的,那我是不是又变成了肌纤维呢?我是那206块骨骼中的其中一块吗?抑或是我是身体那72%的水分?再深究,我是不是又变成细胞了呢?如果再深究,我是不是又变成原子了呢?
那么,既然我只不过是由一团振动的原子组成的,他人口中所说的那个美或丑的人就不是真正的我,所以他如何形容都与“我”无关,我又有什么好值得开心或生气的呢?
我们如果认同自己就是这个身体,或者说就是这副皮囊或躯壳,那他们口中所使用的任何词汇都会成为我们情绪的风向标。因为那个躯壳代表了我以及我的一切,所以才会产生感受和情绪;
我们如果认同自己就是这个头脑,或者说就是一堆乱七八糟的思维时,他们所使用的任何词汇也会成为我们情绪的风向标。因为那个头脑代表我以及我的一切,所以我才会产生感受和情绪。
一个只把生命当作身体的躯壳,或只把生命认同于头脑的人,就是少了一半的生命力的存在。他那微弱的生命力不足以承担起生命的全部,只有二分之一在运作的生命就和那半死不活的花一样,处在既无法全然绽放,又将死不死的状态。这种割裂本身就意味着痛苦。正如一个永远活在别人口中的人,他的神经永远被外界牵动着,然后被动地做出反应一样。
一个不完整的生命,必然是处于割裂状态下的,痛苦也是必然的。
生命根据业力的法则经历它该经历的一切,这一切皆因“我”而起,也可以皆由“我”而止。而这一切都基于对真正的“我”的了解之上。学着去留意和观察这些念头,随时随地追踪“我”的源头。当我们可以这样做的时候,就不会被任何烦恼所侵扰,更不会被任何痛苦所纠缠。我们会变得自由。因此,无论我们正在经历什么,都先问问自己“它们是对谁而来的?”然后,一点一点地认清本质,明了那一切和本我没有任何一丝一毫的关系。
生命是如此单纯的存在,只是我们缺失了让自己保持单纯的能力。“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一旦了悟真正的“我”,我们便会从内在开始改变自己的一切言行举止和态度,我们便会停止反抗。一旦停止反抗,我们便会接纳一切,生命就会变得完整,呈现出真正的“我”——那个永恒自在,不生不灭,充满喜悦的“我”。
安住在这份平静中,这就是一切——极乐、爱、慈悲、智慧、永恒。神性的光辉才会经由我们而呈现。不要被任何外界的声音所干扰,回到内心,因为当下才是真正的家。唯一经历它的人,不是我们的父母,不是我们的家人,不是我们的老师,不是我们的朋友或同事,而是“我”。
一个始终在向外界证明自己的生命,本身就不能算是一个完整的生命,因此它永远无法全然绽放。只有停止向外界证明自己时,这个生命才会开始完整和成熟。正如一朵花,它不会去证明自己是一朵花,但它却全然地活出自己的全部生命......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