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5日星期日

“越界”与“揣测”,让三十多年的“兄弟情”陷入危机

 


神秘学者阿莱斯特.克劳利(AleisterCrowley)曾说:“一个单一的自我是一个荒谬的制高点,狭隘地看待这个世界。”作家戈尔.维达尔(Gore Vidal)表示同意“既然没有人能确定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就是对的,那一个人就绝对无法知道他人的理解是否是错的。”我们都能从这些建议里永久受益。

不久前,J先生带着他多年来一直无法释怀的痛苦前来咨询。和他一起长大、有着三十多年感情的发小F先生,现在跟他形同陌路,即使大家在同一个城市,一年也联系不了一次。他曾尝试主动联系约吃饭,F先生不是说这个不能吃就是那个不能喝,这让他觉得F先生变得非常疏远,让他很不舒服。再后来,他主动邀约都被F先生婉言拒绝,他感觉F先生对他的态度刻意冷淡,就是想要和他保持距离,这让他很难接受。

他说他们从小学开始,一直到毕业后工作,几十年的兄弟情,大家曾经没钱的时候一个饼掰开两份吃、曾经出头帮兄弟打架都不计较的人,怎么竟能演变到现在的境况呢?他是个重义气、重感情的人,这件事成了他最大的心结,尤其是他即将举家移民,正好因为疫情延迟了,所以在这段时间,他希望能够打开这个心结。

事情要从多年前说起。大学毕业后,J先生一直留在一线城市做工程项目,后来他打算自己另起炉灶,于是创办了自己的公司,他说创业初期的艰辛,只有自己最清楚。也正好在那几年,老家的发小F先生所在的厂矿企业面临破产。在此之前,F先生的所有朋友都曾建议他尽快另作打算,但F先生比较保守,一直拖到最后没法再拖的情况下,才打算转工。但一时三刻,也不是说想找就能找到一家合心意的单位。另外,因为工作原因,F先生的妻子一直都和他两地分居,而他妻子正好和J先生在同一个城市。之前他妻子也劝他放弃之前的工作和她一起在一线城市生活,但他一直无法下定决心。

也就在这时,J先生建议说,既然必须要转工了,那不如过来一线城市和他一起打拼,虽然自己的公司刚成立不久,很多事情还没步入正轨,但是毕竟两兄弟可以一起努力,另外也可以解决他们夫妻两地分居的问题。

经过J先生和F妻子的轮番劝说,F先生虽然还是有点不情愿,但最终决定试一试。就这样,F先生去了J先生的公司。

“F先生出生于工科,在画图的专业技术领域确实有自己的优势。”J先生这样说。“但是,随着工作的开展,他做事风格和效率确实不能满足他的需要,毕竟是从厂矿企业出来的。”他补充到。

于是,J先生就把F先生介绍给了另一家公司。因为他觉得,那家公司的工作基本可以让F先生从基础开始,慢慢了解和适应他们这个行业,而且他和另一家公司的老板很熟,对他也会有个照应。

从那以后,J先生觉得F先生和他疏远了,他们之间的隔阂也就此产生了。

J先生说:F先生来这个城市发展,和自己有一定的关系,自己理应为他承担责任。而且自己的公司给F的待遇并不算高,毕竟公司刚刚起步,F的现状确实不适合在他自己的公司,所以就物色适合他的公司,这样才对得起他,他认为他做得一切都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他觉得F和他渐行渐远,主要是因为他做的这个决定,而且他觉得和F的妻子也有很大关系,他说,“大家以前都是几十年的兄弟,我非常了解他,他不会因为这件事情心生芥蒂,但是成家以后就很难说了,女人的想法一般很难讲清楚。”

讲到这里,我问J先生:“你有没有觉得自己在某些方面,从一开始就越界了?”他很震惊,停了一下,说“我没觉得啊”。然后他继续说:“你想想,我们三十多年的朋友啊,兄弟的事情,能帮的就帮......”

通过J先生的叙述,让我觉得他是一个主动的、有点高高在上的感觉的“领导者”,他口中的F先生给我的印象,是一个保守的、被动的执行者。

在前后总共4.5小时的咨询过程中,每当我提出问题时,J先生马上会说,“你看,我们这么多年的好兄弟,如果需要考虑那么多的,我就不会帮他了,正是因为我们太了解了,从小到大几乎一起长大的,他什么样的人我非常清楚,所以才敢这么做。我就觉得,人大了成了家了以后,妻子对他的影响也确实挺大的。”他一直在强调他们过去的几十年的兄弟情深,以及对F先生的妻子先入为主的偏见

起初,他将这些年心中的积怨一吐为快,更像是找到了一个可以倾听他诉苦的人,而且,他之所以一再强调他们之间的兄弟情深、他对F的帮助以及F对他的刻意疏远,是期望得到我对他观点的认同。但是,毕竟他更需要解决问题,随着他的讲述,很多问题都明显的反映出来:

一、在J先生的主观认知中,他否认了任何生命都是处于不断变化当中这一事实。他认为人是一成不变的,过去的F先生是什么样,现在也应该还是什么样的。

但他必须明白,每一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学生时代的兄弟情深只是在那个特殊的时间段里,大家共同的志趣或目标所致。然而,社会是复杂的,生活是不易的。成年后大家在不同的城市工作、跟不同的人交往、相继成家、在不同的家庭环境生活等等都会给个人造成很大的变化。凡走过,必留下痕迹。那些经历和过往,每时每刻都刻画和影响着人们的个性。


二、J先生太过理想化和以自我为中心。他开口闭口都是“我觉得、我认为、我应该”......虽然他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在整个事件的处理过程中,他忽略了这样几个问题:

1、F先生为什么宁愿长期两地分居,直到自己所服务的企业倒闭才愿意转工?
2、自己游说F先生过来一起打拼,以他的性格和能力,能否胜任这份工作?
3、如果F先生不能胜任工作或者他无法适应工作,要怎样处理?
4、如果因为自己问题导致公司失败,会不会影响到F先生和他的家庭?毕竟这不是学生时代,大家彼此都有家庭。
5、怎样确保自己的处理方式能得到对方的理解并且不伤感情?

显然,他并没有思考过这些问题,所以才会凭借他以自我为中心的想法,做了一个不太明智的决定,导致事情发展到他最不愿意看到的状态。

三、他对越界行为毫无意识。

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因此,我们必须清楚地知道“我”在哪里终止,“你”在哪里结束。就像两个国家的国界线一样,双方要清晰那条界限才不至于越界,这是关系长久和平相处的关键。

“我”的边界在于,“我”是唯一能够控制自己生活的人。也就是说,所有“我”的想法、决定、感受,都是“我”能控制的,而“我”做的任何决定导致的结果,都是不可控制的,那些就是自我边界之外的事情。正是由于人们对自我边界概念的模糊,所以才导致了很多问题的产生。

举个栗子:你在街上看到一个很可怜的乞丐,于是你出于同情心给了他100元,结果转身他就去买了一盒昂贵的香烟把那100元给花了,你是什么感受?你可能会说以后再也不同情那些乞丐了,也可能会觉得自己被骗了,或者心里有种说不出的不痛快......

但是,你不应该有任何这样的感受,如果有,那就证明你已经越界了

“施”与“受”的界限在于:你认为他需要,所以你决定给他100元钱,你的感觉和决定都是你自己可以决定的,这是你范畴之内的事,你做了,而且你从中得到了赠与的快乐,你的事情就到此为止了。既然你把钱给了那个乞丐,那么现在钱是他的,他想要什么,买还是不买,他的感觉和决定是他自己范畴的事情,与你无关。

所以,边界就在于:你的事情由你自己负责,别人的事情由别人自己负责。乍一听,好像很缺乏人情味,但是,这是解决复杂矛盾最简单有效的方式

然而,在我们大多数人当中,做任何事情时,都希望别人做出与我们的期待一致的反应,如果事实与我们所期待的不同,我们就会自责或者责备别人,结果导致问题和矛盾的出现。

如果我们真的想要解决问题,就必须成长和进化,必须面对和处理自己的阴影,对自己负责。在任何两人或两人以上的关系中,我们不能承担另一个人的责任。付出和索取平衡的关系,是建立在真正平等基础上的。在某些情况下,这种失衡会被放大很多倍。

上面的栗子中,有的人之所以会感觉不舒服,是因为他们希望那个乞丐用那100元钱去买吃的或者生活必需品,而不是买高级香烟,他的所作所为与其期望的正好相反。

如果你当初给乞丐100元钱是有要求的,那就应该直接问乞丐,想不想去吃顿好的,如果他愿意,你就带他吃顿好的,然后替他买单,这件事就结束了;或者,你告诉他,这100元是希望他拿去买吃的而不是别的,如果他同意你就给他,如果他不同意,你就不给他。这样一来,你的要求一清二楚,你们的边界也非常清晰,就不会产生任何问题。

从一开始,J先生就做了“越界”的事情,但他自己并不知道。首先,他极力说服F先生和他一起打拼。作为一个成年人,工作和生活是F先生自己的事情,他不仅应该为自己的人生负责,还应该为他自己所做的所有选择和决定承担相应的后果。

接着,J先生继续“越界”,他期待F先生的所有表现与他期望的一致,否则他就觉得不舒服。J先生一而再,再而三地做出“越界”行为,但自己却毫无意识。

其实,作为朋友,我们可以帮他们分析形势和利弊,提供给他们资讯,或者告诉他们我们自己的想法,最终由他们自己做主决定;当然也可以选择帮助他们,但前提一定是,自己必须有能力预期到并承担任何意想不到的结果并毫无怨言,否则,事情的结局一定事与愿违。

所有和谐长久的关系,都基于亲密有间”的关系

当J先生能清晰地知道哪些是他自己的问题,哪些是F先生的问题时,他就能够明白,他所谓的“痛苦”,全部来自于自己对F先生反应的期待。

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感受负责,没有任何人能让“我们”感受到什么,或者产生任何感受,所以,我们也应该遇到的所有事件做出的反应负责。 无论我们面临什么,“我们”是唯一能够控制自己生活的人。而那些因我们做出的抉择导致的结果,都是在自我控制范畴之外的。当J先生把情绪控制权交给他人时,就很容易感到人际关系变得紧张,这种感觉会让他不堪重负、焦虑,甚至是抑郁

现在,我们来看看问题是如何变得更加复杂的?

当人们遇到问题或事情,心生不悦的时候,通常会回避产生问题的“当事人”,而是去“揣测”或者向第三方抱怨。

这种心理过程很微妙,造成这种心理的因素在于,第一,人们不愿意直面问题,因为这会让人直接感觉到痛苦,第二,人们不愿意为自己承担责任,这是一种逃避。比如:当一个人和自己的上司出现问题时,他不是直接去跟上司谈,而是回家跟另一半或者跟朋友“揣测”或抱怨上司的意图或者对自己的不公平等等。这可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问题依然在那里,而且会被这种做法变得更加复杂。

很多人之所以活得累,就是因为他们被搅进庞大的人际网中,只看到人际带给他们的便利,却忽略了更多它带来的不便和伤害。人际互动中少不了互助,但是,你的问题是什么,我的问题是什么,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那条界限应该清晰而明确,谁也不要插手对方的事情。

一开始,J先生坚信以他对F先生的了解,对方不会心生芥蒂,他几次强调了自己觉得应该和F先生的妻子有关。他认为枕边人的意见一定会或多或少影响到F先生的判断,所以才导致他们的关系陷入危机,这很明显是先入为主的偏见

J先生一直很坚持自己的观点,并期望得到我的认同,因为这能缓和他的心理压力,这点我非常理解,但我要做的,是帮助他解决问题。直到最后他提到的一件小事,才让他开始慢慢意识到自己确实有点问题。

他说,他清楚得记得在学生时代,有一次F先生不小心扯了他的袖子,他当时非常不高兴,因为他觉得那让自己很没面子,而当时F先生并不知道为什么突然间他就不高兴了。

我说:“这件事都过去二十多年了,你仍然记得。但我想,F先生很可能早已不记得发生过这样一件小事。每一个人情绪的触点都不一样,我们换位思考,如果当时是你扯了F先生的袖子,他也许根本不会把那当成一回事,更不会生气,也不会将那件事情记到现在。因为根据你的描述,他是那样一个不计较的人,而且你们是那么铁的兄弟。”说到这,J先生第一次停顿了一小会,他开始思考了。

“所以,从学生时代,F先生就是一个神经大条的人,他对别人的情绪并不敏感。你理解的兄弟情就是要能帮就帮,他理解的兄弟情也许是,在彼此面前能不伪装就不伪装,所以,你们出去他说这个不能吃那个不能喝,没有任何问题啊!他在兄弟面前很坦诚很真实啊!”J先生若有所思,似乎开始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了。

“当他说这个不能吃那个不能喝的时候,作为兄弟的你,有没有直接问他,为什么不能吃不能喝?是不是因为身体原因还是其他什么原因呢?还是当他一开口说“不能”的时候,你的情绪就立刻反弹?因为你期待的是和以前一样大家有吃有喝有说有笑的感觉,但现实情况与之相反,所以你马上认为他是在跟你刻意疏远?”他若有所思地点了一下头。

“当初你极力说服F先生和你一起创业,然而因为他没能符合你的要求,你不得不将他另作安排,这件事情让你自己产生了愧疚感,所以你一直在极力补救,或者说在”赎罪“,究竟是因为你自己对这件事情更为敏感,还是F先生更为敏感呢?既然有疑惑,为什么不和他面对面的,开诚布公的讲出来呢?你们是三十多年的好兄弟啊,有什么是不能说的呢?”

他说:“我也不知道,有时候就是开不了口。”


“所以你就揣测是F先生的妻子对他的影响,使你们的关系陷入危机?我们假设就算是这样,你也要明白,家庭必定是每个人优先考虑的范畴。换位思考,如果你的妻子介意你与F先生交往,你会怎么做?你会跟你的妻子翻脸,然后每天和兄弟一起生活吗?不可能也不现实!所以,退一万步讲,即便有F先生妻子的影响,至少,他还有一个真正关心他的妻子,你不该为他而感到开心吗?”J先生默默地听着,思考着。

“你的认知是:作为兄弟就应该和过去一样随叫随到,有吃有喝,大家不分彼此。但是,毕竟你们现在都是中年人了,每个人的家庭境况不同,经历过和正在经历的事情不同,思想上要兼顾的问题也会不同,有变化是很正常的事情。如果因为仅仅是这样你就认为他可以能是在刻意回避你,那这个想法是不是未免有点太专横了?”J先生默默地微微点了点头。

“我们再换位思考,你和你的妻子在这么多年中,是不是从来没有任何事情拒绝过F先生呢?”他抬起眼睛看着我,好像被人当头一棒的感觉。“如果有,那就把曾经那些拒绝过F先生的事情,找一个适当的机会,当面和他(最好是他与他的妻子一起)面对面地讲地好好聊聊心里话,只觉得对得起自己是不够的,在人与人相处和交往中,双方都需要清楚和明白对方的做法和用意,这样才能避免误会的产生。”当然,F先生也有他自己的问题,但此次不在我们的讨论范畴之内。

直至最后,J先生终于开始能意识到自己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他说他想找个时间约F先生出来好好聊一聊,将一切放在台面上。我为他的勇气感到欣慰。时隔这么多年,J先生终于愿意彻底面对和解决这件事情了。

从J先生一开始不停地诉说,到不断地期待我认可他的观点,到我一提问,他就回避,再到他开始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开始愿意换位思考,到意识到自己的问题,经历了4.5个小时。这个过程不算快,因为起初J先生并没有任何自我检讨的认知,更多地是希望我认同和理解他,并且能为他提出一个方案。随着沟通的深入,和他确实很珍惜这段情谊想要打开心结的决心,通过一些心理上的挣扎与自省,最终想明白了问题的关键所在,这是他自己的功劳。

J先生咨询的时间,正好处于火星逆行刚开始的时候。这次火逆起始于火土相刑的缘故,所以比以往要更严重一些。火逆带来的是宿命事件和重复的主题,使人陷入某种情绪,为了一个选择、行动,心有顾虑摇摆不定,往往会令人烦恼。也会让人们对那些遗留下来悬而未决的事情感到怄气、不满或不甘心。这是一个很适合反省自己情绪、性格和脾气管理的时期,虽然这是人们不愿面对的痛苦经历。

我相信,以J先生的诚恳和决心,还有他和F先生几十年的感情,他会有能力处理好这件事情,而且随着火星与水星的顺行,对事情的进展也会有所帮助。

我们大多数人,都对自我的认知存在非常多的盲点,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在关系中,最怕的就是“越界”和“揣测”一旦出现问题,只要有其中一方愿意勇敢地向前迈出一步,肯勇敢地做出自我成长的决定,问题就会得到缓解或解决。

破碎的自我边界就像一座没有门的房子,让人感到失控,混乱、和无助,如果我们能够抛开不信任、羞愧或自卑的情结,把握好自己的内在边界,直面问题,问题就已经解决了一半。

谦逊是一项超能力,如果我们并不需要时刻都是对的,那祝福和恩赐就会向我们流动。随着对自己的克制,不把自己的想法都当成上帝的谕旨一样绝对正确,就会为自己生成好运。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