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24日星期二

我们遭受的大部分苦难,都与未觉察的“受害者”情结有关

 

不是生活不如你所愿,

而是你选择了不如所愿的生活。


”受害者“情结,是一种个体常常感到自己身处受害者一方,觉得自己很无辜、很无助、很可怜并在无意识中转移自己的注意力、逃避自我成长责任的一种心理功能失调。

就个体而言,这是个体本身的问题;但它也会演变为集体或社会层面的问题。因为,体和社会是由每一个个体组成的。

公司部门为例,有些部门的员工总是感觉自己的部门不受待见,甚至总是被其他部门或其他团体、集体或势力敌对、打压、报复,总是在对自己制造不利。

如果一个集体或社会中大部分人都有”受害者“情结,那么,整个集体或社会必然处于“受害者”模式的病态心理。而整个集体、社会环境反过来又会作用于每一个个体身上,因为个体是环境的产物。两者相互作用,互相强化。

具有”受害者“情结的人,思维模式往往比较狭隘和偏执内心充满了仇恨的种子。他们习惯于仅从自身的头脑逻辑出发去解决问题,而非基于事实本身

在这种脱离事实的扭曲思维模式下,他们会越来越觉得生活总是处于自己的可控范围之外,危险无处不在,伤害处处都有。并且会不自觉地对他人和外界产生自卑、消极、警惕和敌意,并以“扮演”弱势的角色来博得同情、理解和帮助和支持。

在这种扭曲的信念系统的支持下,他们会持续被不安、焦虑、恐惧、悲观、敌对或愤怒的情绪所左右,然后顺理成章地将将自己所遭遇的不幸、痛苦和困境全部归罪于他人和外界,认为世界对自己不公,自艾自怜。他们认为自己已经尽力了,但仍然无法改变现状。这一切都不是他的问题,而是他人或外界的问题。


防御机制和报复心理

”受害者“情结是一种把弱小作为攻击的心理防御机制,更是一种未被觉察的报复心理

“受害者”这三个字,像一个坚实的盔甲般保护着自我。它意味着自己是不公平待遇的遭受者,所以自己全无需负上任何责任。自我藏在这个盔甲中,却把问题和责任隔绝在外,推卸给外界——"我没有问题;我没有错;我这么弱小;我这么善良却总是受害的那一方;为什么每个人都如此对待我?为何这个世界总是对我不公平......"这是他们的内心潜台词。

“我没有错”,就意味着错的是除我以外的任何人,是他人和外界让我没有办法变得更好,这一切都是他们的错所以他们都是有罪的;他们应该得到应有的惩罚;他们都应该向我认错,向我道歉,向我补偿......

这里起到推波助澜作用的,还有那些不明事实和真相就同情心爆棚、乱同情“弱者”的具有“拯救者”情结的人。他们不知道自己的无知恰恰助长和强化了那些具有受害者情结患者关于“我没有错”的认知,这会导致他们更加确信自己的信念是正确的。

德国心理学家伯特.海灵格说:“清白者往往是较危险的人。"

现实生活中,我们大部分人都想证明自己的清白、善良和有爱。但爱的出发点是绝对的忠诚——对自我的忠诚。

愧疚和无愧并不等同于善良与邪恶,清白与罪恶也并不能与善良和邪恶划上等号。没有人是完全清白的,唯有当我们能深入剖析自己,正视到所有人身上都有罪时,才能变得包容和仁慈。如果我们能正视自己的罪恶,我们就能获得成长的力量。


人人都有“受害者”心理

其实,每个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有“受害者”心理。这与我们年幼时摸索出来的心理模式有关。


比如,年幼的孩子知道自己生病了,就会得到父母或其他成年人额外的关注、关心和照顾。甚至,如果因为打架受伤,大人们也总会先对受伤的一方表现出更多的关心和照顾。


很多人之所以将这种扭曲的思维模式逐渐演变为自己的信念系统,是因为“受害者”意味着自己是弱势的那一方,扮演受害者角色可以让自己理直气壮地避免承担任何责任。在某种意义上,这对他而言是一种“利益”或”好处“。


“受害者”心理只是我们在不成熟的心智下,想要保护自己和获得更多关注和爱护的一种心理保护机制。但是,如果这种以“受害者”角色谋求利益和好处的不健康心理模式没有及时被发现并得到正确的引导,又或者孩子本身就受到周围亲人不健康心理的影响时,这种心理模式就会逐渐演变为他的信念系统及行为模式,我们可以称之为“情结”。


具有“受害者”情结的人,可能终其一生都会扮演这个角色以至于最后真的相信自己就是一个受害者。他会始终坚信:自己之所以成为如此这般,是别人害的,社会害的,外界的人和环境都要为他现在不如意的生活负上全部的责任。



一切都只是选择的问题

不是生活不如意,而是我们选择了不如意的生活。没有人可以把我们推向痛苦和无助的边缘,除了我们自己。


正是因为我们的无意识,所以才很容易将错误完全归于外界和他人,从而逃避自己成长应承担的责任。很多人都像现代祥林嫂一样,活在消极、痛苦和无望中而不自知。


一个总是怪罪他人和命运的人,是因为他不想长大,不想对自己的生命负责,跟承认自己的错误比起来,怪罪别人容易得多。


所有的成长契机都来自于痛苦,但痛苦是一个选择的机会


我们一直都有选择权,我们可以选择活在头脑偏离事实的扭曲认知中当一个彻彻底底的“受害者”,终其一生都活在自欺欺人的苦海中;也可以选择学习承担生命成长的责任,对自己诚实,对自己负责,给自己一个完全不同的未来。关键在于,我们选择了什么。


请学着让自己长大


学着在生活中感知自己,觉察自己的思想、念头和行为模式。

当我们在生活中习惯性地感受到被打压、被排挤、被迫害、被贬损、被利用、被责怪时,请这样告诉自己:“这只是我的惯性思维。没有人能对我做这一切。我选择存在性地切入事实、看清事实,而不是盲目地去处理被头脑扭曲的问题;

当我们想要责怪他人”你怎么能这样对我“时,请这样告诉自己:“这只是我的惯性思维。没有人想伤害我。我的周围充满了爱的能量。现在,我选择看到爱。只有我才能对我自己负责,我愿意为自己负责,我选择为自己负责。”

唯有成长才不会痛苦,停止成长就会产生痛苦。我们永远无法带着三岁的心智去处理成年后的种种问题。如果我们愿意就此开始学习成长并练习成长有关的课题,此刻,就已经开始走向完全不同的一面。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