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15日星期六

纸片人生

 

当我们认为自己无所不知时,也正意味着我们一无所知。


我们大部分人,都把自己的人生过成了”纸片人生“。什么是”纸片人生“?就是二维的、平面的人生。
举个极其简单的例子——出生于七八十年代的这一代人都玩过”超级玛丽“。”玛丽“的人生就是二维人生。即便玛丽“吃了蘑菇”会变得高大强壮,或拥有了新的“技能或武器”,或打败了怪兽最终翻了版,它“辉煌”与“成功”的人生也仅限于扁平的屏幕之上。
“玛丽”并不知道,在它那紧张、刺激、不断失败又最终成功的看似丰富的人生中,与它有关的所有一切都只是二维的存在。如果它无法从屏幕中跳出来,在三维立体的世界里回看自己的人生,它永远都不知道原来它认为理所当然拥有、且仅能拥有的”人生“只不过是一个巨大的“局限”。
而这也正是我们目前大多数人所正在经历的现状——
我们日复一日地重复着机械的日常,和”玛丽“一样每天都以同样的姿态“出场”——我们起床、吃饭、工作、生活、睡觉.....所有的一切都依设定好的既有模式和程序进行,分毫不差。有时候,我们也和”玛丽“一样,看似总结了经验教训,能够顺利从第一关成功”闯入“第二关,这便是我们所谓的”成功“。
但所有这一切,都不过是一遍又一遍的机械重复,它只是头脑的程序,不再有全新的体验进来。一旦没有了全新的体验和感受,生命就成了“死”的或者是半死不活的
感受和体验只存在于”活“物之上,头脑逻辑的机械性(”死“的东西)是不会有“感受”的,但思维逻辑仍然会照常运作,导致我们常常将二者混淆,不易觉察。
那些既有模式为了让一切都按原样永续地进行下去,便会狡猾地隐瞒、欺骗和有所保留,因为那是它好让一切都保持原样的唯一方式。当头脑与内心走向两个截然相反的方向时,我们就会开始变得麻木、颓废、空虚、寂寞和无聊,我们想努力改变现状但又不知所措,却不知道原因何在。
“活着”的前提,是要有“感受”的能力。想要深刻地活着,就需要每时每刻都有“感受”的能力。而这一切都基于敏锐的觉知,而觉知的基础是专注
人们之所以总是对初恋难以忘怀,正是因为他经历了前所未有、刻骨铭心的“体验”和“感受”——爱、恨、吵闹、甜蜜、复合......那是毫无保留和将自己完全投入到那份情感中的臣服。在那个当下对方就是全世界,那是高度的专注,完全的投入,因为我们有爱,我们就是爱。这就是深刻。
可是现在,一切都不再是“心”与“爱”来主导,而是“头脑”的主导——我应该爱,我应该恨,我应该结婚,我应该分手......疯狂的头脑硬是将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变成冷冰冰的机器。
然后为了让生命显得鲜活一些,头脑开始转向透过各种名著、小说、诗歌等等去理(打)解(发)世(时)界(间)。
并不是说经典不好。所有能够留下经典的作者都是真正鲜活的人,他们活过、经历过、感受过、独立思考过、挣扎过、痛苦过、快乐过、无奈过、悔恨过......他们经历了生命该经历的一切,才能留下宝贵的经典。可是,那些传世的精华毕竟是作者的,不是我的,也不是你的。我的或你的,终究需要我和你各自去经历、去体验、去感受。或者说,我们谁也无法透过去复制别人的人生之路而找到自己的人生之路。
当我们开始从言情剧中学习爱情、从电影和小说中感悟生活、从书本中累积知识、从权.威中了解历.史、从媒体中接收事件、从游记或视频中环游世界.....然后说:“我知道、我了解、我明白”时;当我们所有的信息都来自于他人的嘴巴和思想时;当我们带着固有的思维框架用自己的尺度去度量他人时;甚至当我们真的环游了整个地球但始终背着自己的那口“井”时......我们就已经完全脱离了自己的人生,就已经开始走向虚幻不实和疯狂了。
因为我们迟早会发现自己所遭遇的和所“知道”的并不匹配,却又找不到其原因。

头脑驱使的人生只能活在二维世界里,无论这里的世界看上去多么“充实”、多么“精彩”、多么“成功”,但它总会因为缺少了情感、心灵、和精神的维度而活在只有对错、是非、黑白割裂的苦里却苦苦找不到原因。

越是有学识、有地位、有权威的“成功人士”,他们的咨询效果往往也越相对缓慢。因为他们头脑中被植入的“知识”太多了,所以往往很难“倒空杯”。但他们并不知道,他们也难以承认自己的学习力甚至不如一个幼儿园的孩子。这并没有不敬的意思。
事实上,我们大部分人都不知道,学习并不是知识的累积。当然,我们从小到大都是这样被教育的。因为在学校,掌握的知识越多,考高分的几率就越大,得到老师和家长的关注、认可和喜爱的可能性就越高。因此,我们从小便产生这样一个错觉———学习好,就代表知识累积得多。同样,我们还把这个错觉代入人生——我们累积生活方方面面的知识越多,看上去就越“成功”。至少,比较像个“成功者“。可那也正是巨大的局限!
学习是不断带着一颗好奇的心去经历和体验,学习是不带任何偏见的观察和看,学习是对任何事物不轻易下定义和结论。一旦我们开始不断地给事物下定义,学习就结束了,我们的心门关闭了。因为我们认为“我知道了”,而那个“知道”,只是在此之前过去的累积。从此以后,更多的新东西便不会再进入,没有新的进来,我们只是在靠过去的累积处理新的问题,慢慢地,我们就会莫名其妙,为什么一切都好像失去了平衡,却找不到答案。
学无止境,并不是让我们要拼了命地去累积更多的知识,好去跟别人比较,好显得自己比较成功。恰恰相反,学无止境的意义在于,我们永远能够将过去累积的一切清空,像个孩子一般,带着天真、好奇和惊叹去探索生命直到人生的尽头。就连死亡也是学习的过程,唯有当我们学习了生命的全过程,包括“生与死”时,我们才能脱离”生死“,超越”生死“。而这才是生命的本质。
这是一种带着敬畏和谦卑的态度对宇宙和自然的向往,是敞开和豁达,是无止境和无限制。而这一切,都在孩子们身上显现无余。
真正的意识进化在于,当“我知道我知道的越多时,我知道我不知道的也更多”。愿我们的人生,都能从纸片人生,最终走向立体的、饱满的、丰盛的、喜悦的人生!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