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26日星期四

越掌控,越失控

 

什么最难?——认识自己。

文章首发公众号:心的碎碎念(ID:xdsuisuinian)

大部分人都希望生活中的一切”心如所愿“,然而,当”心如所愿“之后,真的就万事大吉了吗?


* 有人在大学毕业前,靠各种关系和运作,找到一份所谓的”金饭碗“,以为从此以后就再也不用为生活发愁;


* 有人希望自己找到稳定的工作,然而当他真的得到了那份工作后,却又发现,自己空虚寂寞无聊到几乎快要”发霉“;


* 有人在适婚的年纪,因为家人的不断催婚又觉得不得不结婚时,宁可”选择“一个有好的家境的另一半,也不愿遵从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


......


然而,若干年之后,那个曾得到”金饭碗“的人,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自己的部门竟然有一天也终将面临改制或裁员,他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自己在高杠杆下买的几套房子,竟然有一天会让他陷入即将”破产“的窘境;


那个曾以为得到了稳定工作就万事无忧的人,每天都在空虚寂寞无聊中度过,他虽然不缺钱,但那些钱却没有带给他丝毫的满足感与喜悦感,他不知道他哪里出了问题,他一边害怕失去稳定的收入,一边在极其僵化的生活中空虚无聊地度日,终究,他硬是”挤“进了”神经症队伍之中。


还有那些根本不了解爱情和婚姻就硬是凭借自己头脑的计算,以为自己在”主动“做出选择的人们,要么在婚后发现对方极其自私、蛮横、暴力、且有极强的控制欲,最终不得不以离异收场;要么自己在家里没有”地位“,最终不得不沦为”奶爸“或”奶妈“。


曾有一位朋友原是一位私营小企业主,但比起太太稳定的高薪收入就不值一提了。所以,当孩子出生后,他“顺其自然”地承担起了照顾孩子的“重任”。是的,对他来说,这的确是重任,因为他还不适应,也没想到这么快会有孩子,甚至还成了“奶爸”。


因为太太是家里的“经济支柱”,所以很少照顾家,她每周需要两三次去健身房,还要上班、加班,与闺蜜约会......总之,她的生活节奏几乎没有被婚后的生活以及孩子的出生而打乱。而这位朋友,既要带孩子,陪孩子,还要照顾身体不好的父母。


渐地,男性尊严、情感的压抑、家庭和孩子的压力等等,使得年仅三十多岁的他,血压就已经高达200多,并且长期吃抗抑郁药。


当人们把爱情或婚姻当成一种实用的东西时,就意味着那已经完全变味了从一开始,它就已经注定是失控的,那么导致失败的结果也只是迟早的事。

这是我对所有未婚的朋友们的中肯建议:爱,不是利益交换!只有利益讲求实用性,而追逐利益是一种欲望它不是爱,这种欲望最终带来的只有痛苦。永远不要将爱与利益划上等号!

还有更多的人,孩子不听话时,他们想让孩子听话,孩子听话了,他们又觉得孩子没有自己的性格;孩子上学时,不让他早恋,孩子工作了,又怕他找不到对象;先生没钱时,嫌弃他没出息,先生有钱了,又怕他在外面花天酒地;妻子不爱打扮,嫌弃她像个保姆,妻子每天花枝招展,又怕她朝三暮四......


大多数人从来都没有想过,自己生活中那所谓的种种”问题“,究竟是生活出了问题,还是自己出了问题。


我们大多数人,都看似在选择自己的人生,而事实上,我们都只不过是在被动地参与生活。我们从来都没有积极、主动地选择过任何自己想要的生活。


也许你会矢口否认,你认为自己一直都在积极、主动地做选择。但要从根本上明白:你那并不是主动的选择,而是在被动地、不得不做出选择的情况下做出选择。


所谓主动的选择,就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也可以说,无论哪种选择都是好的。而被动的选择——那些不得不做的选择,就常常只有一个结果是我们愿意接受的,否则,我们统统都接受不了。


我们大部分人的一生,都只是被限制在头脑的框架中只是活在他人的期待中只是想活给外界和别人看;只是想要证明自己最终,就只能活成一部被设置好的机器的样子,被动地做出反应却还以为那是自己的主动反应。


《论语·卫灵公》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然而,有太多人将这句话用入了“歧途”之中,所以他们才想要不断地给自己的未来“铺好路”,以为只有这样才能万事大吉。可他们却忽略了一个铁一般的事实——宇宙万物,没有任何物质是恒久“稳定”的,生命也无例外,它总是在变化之中才彰显可贵、才彰显其美丽及不可思议。追求“稳定”和”掌控权“,本身就是“逆天而行”。


大部分时候,人们第一是在找安全感;其次是实用性虚荣心

人类有史以来,始终在为生存的安全感而奋斗。然而,当一个人始终只想向外寻求安全感他将终其一生也找不到真正的安全感,即使他暂时找到了,伴随而来的就是怕失去的恐惧。

寻找安全感并没错,但是找错了方向就成了问题;寻找爱也没有错,但是把爱当作谋取某种利益的实用手段满足虚荣心的目标就成了问题。

聪明人都喜欢借助头脑来搞定生活中大大小小的问题,所以他们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他们的生活永远都充斥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因为头脑只能做出利益最大化的选择,但没有人可以仅凭一个选择就能安枕无忧地过完一生。

环境在变化,人也随之在变化,一切都在变化之中。如果只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而忽略了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那么一个人最终和达成目标的机器没有任何区别,他也终将因为在追求所谓的稳定中沦为一个“活死人”。

一旦头脑想参与掌控权,它必定迟早会失控,因为头脑从想要掌控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排除了所有其它的、更多的可能性。当生命没有灵活地、可变的可能性时,它已经是死的了。于是,它会表现在精神和行为上——空虚、寂寞、无聊、麻木和绝望......


追求头脑所认为的最大化利益,心灵就必然要承受隐藏其后的各种各样无法预测的代价。

事物的发展永远是超乎预料、不可想象的多元性的发展如果我们仅仅只根据头脑计算得出的某个结果,并认为它是唯一不可变的事实时,这种头脑的线性思维必然会给我们带来无休止的失望和痛苦。

我们对人、事、物的掌控,就好像我们养了一盆花——当它发芽了,我们觉得不能这么快就发芽,我预期的发芽时间还没到,所以就拼命将那个小嫩芽往土里按,结果就是导致它的死亡;要么就是我们觉得这芽发得太慢了,我预期都应该长得很高了,但它却只冒出一个小尖尖,于是我们揠苗助长,其结果也是死亡。

生命永远不会按照每个人头脑所预期的那样发展和前进,宇宙不是这样运作的,而人类作为宇宙生命中的一小部分生命,自然也不是这样运作的。

如果一个人还在认同头脑这样的执着,那他迟早需要见心理精神科医生。执着掌控的结果就是失控,失控的不只是某件事,更重要的是他这个人。

任何人都无法彻底掌控某个人或某件事的发展!唯有放开,彻底地拥抱生命以及生命给予的一切,让生命按照自己的发生轨迹去发展,我们只需要听从内心的声音——那个与宇宙大我连接声音,它会告诉我们一切最好的答案。

在重大的事件中永远不要让头脑做出最终的决定,唯有如此,不可思议的事情才会发生。

我们永远都在排斥生命,却想要得到宇宙的恩赐,我们永远对宇宙的恩典说“不”,却责怪它没有将祝福的花瓣洒在我们身上。其实,是我们一直将恩典拒之门外

我们总是习惯于按头脑中的想法来支配事物,殊不知人类的痛苦和悲剧皆来自于头脑创造出的二元对立的思维,它就像一座如影随形的监狱把我们与与生俱来的自由分隔在外,却还在苦苦寻找所谓的自由和解脱。

在宗教中有四面佛,有千手观音,它们无不表达着一个思想——神无处不在。神会从每一个面向来到我们身边,向我们伸出援助之手,但前提是,我们要向所有的面向都完全的敞开,使之能够接近我们,而不是固执地竖起高高的围墙、被束缚在头脑的监狱里等着神来搭救,跟他讨价还价、还抱怨它从来都听不见我们的乞求

我们根本不用向外去寻找自由,存在本身就是神,就是无处不在的自由。只要思想停止了,只要我们不与思想认同,那份自由和解脱自然而然地就出现了。

弗兰西斯.培根曾说,

真正可怕的,并不是人人都难以避免的一念之差,而是那种深入习俗、盘踞于心深处的谬误与偏见。


一个惧怕看到真实的自己的人,当他以为自己做出了有益于自己的选择时,正意味着他已经为自己的痛苦埋下了伏笔。

凡事都是一体两面,明暗共存,福祸相依,从无例外。智者之所以为智者,是因为他们能从事物万变不离其宗的规律中洞见万事万物的本质;他们能在探寻本质的过程中发现伟大的真理。而正是这种发现事物本质和探寻伟大真理的能力使得他们永远都无所畏惧,这是真正的”掌控“与”稳定“。


然而,一旦说出”掌控“与”稳定“这两个词,就又陷入了另一种幻象,因为并没有什么是可以掌控的,也根本没有什么是稳定的,更不存在某个想掌控或追求稳定的人。


若你问:”如何才能追求到那种境界?“且怕那是追求不来的,但倘若我们愿意将自己从头脑中制造出来的那一个又一个幻象的泡泡中解脱出来(点击蓝色下划线字查看文章),便自然而然地就会与那真正的”真实境界“不期而遇了。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